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业内资讯
暴利的滚料如何造假
来源:苏玉之家 发布日期:2016-07-27 关键词:苏玉之家,精品玉石 浏览量:3308
滚筒料的造假
我们知道,山料产自山上,很多都是大块,而且开采出来都是有棱有角,就像这样:
那么如何将生硬的山料变成圆滑的籽料呢?经过长期的摸索,人们终于想出了这样的办法,那就是滚筒料。
滚料,通俗点说,就是用一些山料(好的或者是差的)切割成天然籽料的外形,放入含有细砂和水的金属滚筒或球磨机中滚磨,类似于电动滚筒炒板栗的过程。用2个月至4个月时间的机器“急盘”——滚筒里石头碰石头、细砂磨石头,完成自然界中千百万年才能完成的过程。滚筒中加入了一些金刚砂,在滚磨中使玉料表面形成籽料特有的毛孔状微孔,真的是以假乱真。
滚筒机工作原理也很简单,将棱角分明的山料切割成大小不一的块,再在砂轮上按籽料的样子初步打磨,仿制成籽料的大模样,然后,放进滚筒里滚磨。有的滚筒用废旧液化气罐和钢瓶就可以改制,装上电动机,就成了土制辊磨机,根据玉料的硬度,快的两三个月,慢的四个月才能完成滚料的生产。滚磨过程中,要拉下电闸,查看滚磨情况。好料如于田产白玉山料,还要经过布轮抛光工序,增加光泽度,那是可以卖上好价钱的。
在很多市场里,好的山料都是很抢手的,并不仅仅因为它的玉质特别好,也是因为用来仿籽料的话很合适,曾听说在新疆且末县,出了一批不错的白山料,结果这批山料没怎么外流,就被许多和田玉石商统统制成了“滚料”,然后销售到各个地方。
山料做籽的技术发展很快,有的已经很逼真很难以分辨,特别是光白籽,如今在手串中,滚料特别常见,因为形状看起来很好看,所以上当的人也不计其数。
但用滚筒机滚出来的料子只是在形状上与籽料相似罢了,想要真正冒充籽料,它还需要两个重要的东西,那就是毛孔和皮色。现在制作假毛孔假皮色的方法多种多样,很多方法也并不为大家知道,像3D打印毛孔,激光染色等方法应有尽有,那么面对如此多的造假方法,我们有改如何识别呢?
毛孔的鉴别
真正的籽料,无论多么细腻,它的表面,会有无数细细密密的小孔,非常像人身皮肤上的汗毛孔。而现在的滚料也都会有一些毛孔,如何区分二者呢?
天然生成籽料与人工加工还是有区别的,天然的碰撞摩擦撞击,首先是受力的不均匀,而对原石来说会有不同的质密面体,同样就有了不同的面体毛孔,或者说是同面体因受力与撞击接触面的不同,毛孔是有大小深浅与毛孔形状的多样化。这个过程不是一个规整的过程,在籽料表面形成出现的毛孔是不规整的。
自然形成相对来说是流动性与水的冲击碰撞摩擦而成,是在一个不断变化的水流过程的形成。而滚料虽然有了碰撞摩擦的过程,但是在一个相对的容体中形成的,在这个相对小的容体,一种是干磨,就是把玉石放到搅拌机内,干磨,让其彼此碰撞,这种生成的毛孔大都局部碰裂,毛孔周遍材质遍地疏松,并且是孔内模糊,毛孔中四壁能见玉粉。这个需要用50-100倍放大镜可观察到。就是说,我们把两块石头碰撞,碰撞面点出现的效果。
另一种是容器内加水,叫湿磨,不管是干磨还是湿磨都需要几天十几天滚的过程,这个过程的后期,滚筒内基本成型的鹅卵石在玉粉泥浆中的碰撞与摩擦,这个时候的毛孔就会有轨迹的不规则的痕,是泥浆摩擦深浅不一的痕迹,这样磨出来的毛孔会更加像一些。
现在市面上号称的籽料里面,有大量这样的“滚料”。断定籽料不能看毛孔就断真假,毛孔只能是辨别的借鉴。因为有些造假能把毛孔造的比较逼真,而这时候我们就要看皮色了。
皮色的鉴别
籽料在河水中经千万年冲刷磨砺,自然受沁,它会在质地软松的地方沁入颜色,在有裂子的地方深入肌理。这种皮色是很自然的。皮色是籽料的重要特征之一,和田籽玉以皮为贵,特别当今,某些优良的色皮而让籽料价格不菲。所以学会看皮色是很重要的一点。
关于颜色形成,我们在这里需要了解一下。首先是这块籽料要静止下来,所以籽料大都在下游出现很好的皮色。当在河床中静止下来的籽料,必须是经过水的浸泡当然也许是几十几百几千万年的时间,还有温度的变化与氧化,这个氧化的过程与温度与外部环境的其他元素有关,这个过程一时籽料自身所含的二介铁的变化而有了皮色,一种是同时与外部矿物入沁,形成的颜色深浅入沁疏密的皮色。这些现象可能是同时或者同个时段可能是分多个阶层而形成的,因此浸入玉内有层次感,过渡自然,皮和肉的感觉是一致的。皮上的颜色应是由深入浅,裂隙上的颜色应是由浅到深。在这里我们该领悟一个自然成色与外力而为加色,就是说在自然中不知道能成什么颜色,但最终会有皮色的表现,与人为的给强加色彩,就是让其变成个什么色的某样,相同物体不同的过程,表皮的色彩、层次、感觉、是不一样的效果。
籽料的前身经历了碰撞摩擦,必然有先天的或者后天的大小深浅不等的裂纹,籽料原石有裂是必然的,当然也有全身没有裂的。这里介绍的水草纹是在裂中的表现。玉石在水中时间长了。这个时间或许几百年几千年甚至上几十万年,因长时间,水离子部分成分就产生了堆积置换,于是,水里面的“锰”离子,经过了几千几万年的经历,也会慢慢堆积,结晶后,就会产生像雪花一样的东西。因为它是黑色的,所以结晶就呈现黑色的雪花状。这个现象在很多的岩石缝隙断面中是经常可见的。就是我们看到的岩石断面有树枝状的松花图案,道理是一样的。
如果掺杂铁离子又经历了阳光的沐浴,当在一定的温度N次的温度变化,就会有了二介铁的变化,出现的黄、褐、红、黑、等不同颜色。这点就是证明它在水里待过的证据。那么这个雪花的结晶,很多人就给了他不同的命名。水草纹、蜈蚣腿、锰结晶等。这个现象都是有散开的晶体层次感。而不是一个边界入色整齐的团块。这点很重要!
凡是原生籽料或大或小基本都有自身裂的缺陷,其实这个裂也是能更好的给予自然浸入皮色的生成。并在裂纹处留下天然的生成证据,成为我们辨认自然籽料的依据。而人为染色,首先有染色表现的也是裂纹处,裂纹可成为自然生籽料与人为滚料加色二者的判断依据。只要有裂纹就是很好的断定真假籽料。自然生成籽料裂纹处因时间久远,所有入浸都是表现自然 ,有色层次分明自然,或者有浅到深或者有深到浅,应该这么说,这个色的出现不是单纯的颜色,而是某种有色物质与子料的肉融为了一体的表现,颜色也不是单纯的,当然这需要一定见识更多真籽料经验的积累。
而作假的皮色,首先是时间,都是在很短的时间,也许是用了几天的时间,但与几百上万年相比较还是短暂的,染色体是一种纯色的感觉,不可能是结晶体的生成,再好的造假只是一种颜色染色,或许有我们看到的五颜六色染布的效果,但没有次生的生成,这个色是死的!可能你所看到的有层次感了,但还是需要告诉各位的是,由于时间的关系,我们看到的是色,不是自然生成的次生质。所以要正确判断籽料真假,首先要更多认识真的自然生成的籽料,从中有所感悟。假如我们没有条件能够接触更多的和田籽料,可以就近去河床找些比较圆滑质细的鹅卵石,有皮色的鹅卵石细细观察,定对和田籽料的判断大有帮助的。
形状的辨别
此外,从形状上辨别滚料也是方便有效的。真正的天然和田玉籽料,看上去是圆滑不滚圆的,而且对半籽料的形状并不好看。我们见到的籽料中,水滴形、瓜子形的比较多,还有牌形的、疙瘩形的也不在少数。但是,很多和田玉都是滚圆型状的,市场上很多滚圆型状的和田玉大部分或者几乎都是假的。滚筒籽料是利用整块的劣质的山料切成小块,扔至带有磨砂的滚筒中,犹如炒栗子般搅动。其中的磨砂颗粒将其表面磨圆。如果一颗石头外型太过完好,那十有八九是修过的。
▲看曲面的过度,磨光的感觉会比较楞,明暗交界线处生硬。
和田玉籽料千万年来由于风化剥蚀,水流冲击,体态光滑,无棱角,外形呈鹅卵状。你观察鹅卵石,不会有什么棱角,尤其是在大的一个面上。但滚料并不能把每个面都能滚的圆滑,若仔细观察(尤其在自然光或灯光的斜照环境下),卵石面仍会发现有许多小块面的存在,这是将锋棱凸起的山料打磨成卵石状留下的痕迹,虽经反复抛光掩盖,但借反射光线晃动卵石,仍能明显看出小的块面及长的边棱线的存在。
▲我们观察籽料,在很多籽料的表面都是凹凸不平的,即在一个平面上,有的地方凸出,有的地方凹陷,就像上图那样。
但修型过后的料子,一般都是整个料子呈凸出状,要在某个地方滚出修出一个坑太难了。如上图。
综合来说,磨光籽与天然籽料相比,形态大多不自然,细看有金刚砂刀片切割的痕迹。天然籽料的“汗毛孔”,就像高清电影电视特写镜头中演员面部毛孔一样的小孔,而磨光“籽料”的假“毛孔” 分布不匀、不自然,有的地方有,有的地方没有。天然籽料皮色很自然,有丰富的颜色变化,过渡自然,颜色沁入玉内有层次感,皮和肉的融合较深。通过染色造假的“籽料”皮浮于表面,玉质疏松或有绺裂的地方和礓石部分容易着色。假皮色比较平,没有过渡感、层次感,色度僵硬。
滚料在市场上存在众多,现在不光是山料,连一些籽料都会有修形的情况出现,为了更好的冒充独籽。所以玩玉的大家要谨记,圆滑的不仅仅是籽料,还有那些造假的商家……
——本文内容摘自网络——
上一篇: 解谜羊脂玉
下一篇: 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和田玉收藏市场